编者按:在广阔编纂人员的共同尽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撑帮忙下,现在《回忆沂源·燕崖镇卷》现已编纂完结。因为触及前史年代久远,文献材料匮乏,加之编纂人员水平有限,过错、遗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为保证编纂质量,遵循开门写书的理念,现面向社会揭露征求定见,恳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提出宝贵定见,包含全书的文字、标点、数字、语法、人名、地名、职务、史实、逻辑过错等等;一起搜集本村值得纪念的相片或印象材料。可直接在微信大众号留言,也可将定见、主张收拾发送到邮箱。咱们将在印刷前加以修订修正。定见选用10条以上者,咱们将赠送《回忆沂源·燕崖镇卷》一本。同一过失由多人指出的只奖赏第一个向编辑部反应的,重复的不算条数。
姚南峪村,坐落燕崖镇政府驻地西7公里处。北邻碾砣村,西靠朱家户村,南接大马岭村,东至石井河村、西郑村。该村土地总面积3431.4亩,其间耕地面积139.65亩、栽培园地面积1406.4亩、林草地面积1670亩、住所面积131.85亩。以栽培业为主。2022年,该村共有197户、498口人。有柳、李、高、张、苏、程、王、国等8个姓氏。以柳、李姓居多。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张氏建村。因村北峪口建土窑1座,烧制木炭,用于制陶和供人们取暖,故取名“窑南峪”,后改称“姚南峪”。
明清时期,属蒙阴县。清末,属蒙阴县七区。1944年5月,沂源建县,属沂源县太平区。1946年2月,安泰区与太平区合并为安平区,属安平区。1951年,属燕崖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属燕崖乡;10月,命名为群英人民公社;12月,复称燕崖人民公社。1965年5月,撤社划区,属燕崖区。1968年12月,复称燕崖公社。1984年6月,政社分隔,属燕崖区。1985年9月,撤区调整乡(镇),属燕崖乡。2010年,撤乡设镇,属燕崖镇。
土地改革前,大部分土地会集在少数人手里,大部分农人没有土地。1944年,树立以刘顺义为会长的农救会,在村指导员李克修的带领下,展开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丈量土地,将土地平均分配到户,县政府颁布土地证。
1952年,树立互助组,互帮互助从事农业出产。1955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树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入社,年终分红。由初级社安排一致播种土地,分配劳动力,兴修水利,栽培经济作物,办理账目,核算各户农业税上缴入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耕牛、大型耕具入社,土地不再分红。所收粮食首要完结国家粮食征购,按“人七劳三”的准则进行分配,即留下种子、储备粮后,按人口分70%、劳工工分及入股分30%。
1958年,树立燕崖人民公社,改称姚南峪大队。大队下设4个出产队,出产队设管帐、保管员、记工员。各出产队第一任队长分别是柳玉堂、柳玉明、杨柳帽、柳玉山。将土地按地级、人口分配到各出产队。施行三级核算,以出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按人口占70%、工分占22%、肥料占8%进行分配。
20世纪60年代,国家推广科学种田,引进新种类,小麦有济南2号、济南13号;玉米有双月3号、掖单2号、烟单6号;地瓜有成功百号、一窝红、徐薯18等。跟着农田基本建造及氨水、尿素等化学肥料的运用,粮食产值进步,小麦亩产值达400余斤,玉米产值达500余斤。
1975年,展开“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大队一致安排会战,在南峪整修大寨田200余亩。1977年冬,安排100多名劳力参与白峪大队整修“大寨田”会战。1979年,该大队60多名劳力参与全公社安排的牛郎大队整地大会战。
新我国树立后,该村注重林果业的展开。首要栽种苹果、桃、李子、梨、樱桃、花椒、桑树等。
20世纪60—70年代,树立林业队,杨柳良、李克吉先下一任队长。在规划的山场内,封山造林,展开苹果、桃、李、梨等。遴派青年外出学习先进的技能,回村教授,进步果树办理水平。
1970年后,栽培药材和花椒,展开小国光苹果,进步社员经济收入,家庭平均收入达2000~3000元。
1988年,栽植红富士苹果160余亩,约5000棵,年产值50万公斤,年收入达300万元。1996年,展开红提葡萄近100亩,亩产4000余公斤。
2000年,该村连续展开大樱桃,栽培360余亩,年产值15万公斤,年收入300万余元,成为乡民的首要经济来源。
20世纪70年代,该大队树立副业组,办起油坊、馒头坊、加工坊、粉皮坊。开办代销店,代销员定时推着独轮木车去燕崖供销社提货售卖,首要是鞋面布料、粗盐、火柴、火油、卷烟等日常日子用品。该村石匠柳大伟、柳少富、柳少文等建筑技艺高超,民宅建造干垒石板墙独具匠心,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木匠杨柳行为该村最早的木匠,1962年,被燕崖公社木业社聘为师傅。
20世纪80年代,各类自主经营的店肆纷繁出现,该村注册多家便民超市,其间瑞梅超市规划较大。
1991年,乡民柳希祥开办鑫海市政公司,承包高速公路、桥梁建筑等工程。他热心公益事业,屡次为该村捐资建筑路途、收拾河道,并为70岁以上白叟发放米、面、粮、油等日子用品。
高级社之前,畜禽由户养殖,为私有,种类有牛、驴、猪、羊、鸡、鸭等,均系当地种类。1956年,高级社时期,大牲畜折价入社,归集体所有,鼓舞私家养猪积肥。1958年,呼应国家召唤“以猪为纲”,大队建养猪场,养猪100余头,其间母猪10头、种猪2头,供给社员仔猪。1959年开端,三年自然灾祸给畜牧业带来重大损失。1965年,大队执行“斤猪斤粮,以肥代粮”的养猪方针,养猪业得到展开。大队使用山场牧草资源,展开牧业、养殖业。每个出产队都有牛羊群。牛是其时的首要出产力。养羊首要是为农业出产供给肥料。20世纪90年代,展开养羊,该村有养羊户16户,养羊近200只,以放养为主;养猪户3户,养猪80余头。
20世纪60—70年代,展开养蚕业,出产队将蚕种分配到各户,家家养蚕。蚕茧收入是各出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1984年5月,县丝绸公司在马岭树立蒲峪茧站,养蚕户将蚕茧卖到茧站,每户年收入约200元。20世纪末,跟着果业展开,养蚕业逐步淡出。
学前教育1985年,依托小学开办学前班,教师是张志菊。2002年,合并到朱家户幼儿园。2013年,合并到燕崖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教育1952年,村办小学,设1个复式教育班,教师是周国琮。1958年,在李克珍西屋树立1个复式教育班,孙兆星任教。1963年,校园搬迁到大队办公室所在地,朱道进任教。1966年,校园开设2个复式教育班。1970年,校园迁到村北麦场,新建教室9间,设5个教育班,接收1—5年级学生。
1974年,姚南峪、计宝峪、朱家户3个大队联合树立朱家户小学,校长是朱万田。1995年,3个村联合出资改造朱家户小学,新建二层教育楼,设5个年级、5个教育班,闫培义任校长。2002年,朱家户小学合并到燕崖镇中心小学。
成人教育1953年,该村举行夜校,使用夜晚时刻在地窖内展开教育,教师是李元功,学习内容首要有识字、核算。1968年,在青壮年中展开扫盲教育,设青年妇女识字班。1972年,开办扫盲班,由校园教师上课,使用正午和晚上及农闲时刻展开青壮年扫盲。1984年,通过全县扫盲作业检验。
1977年,康复高考准则以来,该村有32人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其间,取得硕士学位6人、博士学历2人。1985年9月,柳玉学考入临沂师范专科校园,是该村第一位大学生。
该村中医薪火相传。民国初期,张学孔在万英堂帮工学徒,后传承马先生秘方,在村内开设药堂,为乡民医治疾病。其后人张纪广、张纪明、张纪道、张纪远先后从医,张纪道拿手医治男女不孕不育疑难杂症,后传至其子张志法,张振平是第四代传承人。
村医在为患者看病的一起,帮忙展开卫生防疫作业,在防备血吸虫病、麻疹、牛痘、脑炎等流行症、地方病方面发挥重要效果。
2006年,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准则。2014年,在“新农合”的基础上,施行乡镇和村庄居民医疗保险准则,乡民参保率达100%。
新我国树立前,该村树立过高跷队,有20多人参与。技艺高超,能在高低的山路上行走。后又学习扭秧歌,经常到邻村扮演,受到好评。
20世纪70年代,郑功亭组成文艺宣扬队,演唱革新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选段,屡次到周边大队表演。
2010年后,张志法个人出资购买音响、服装、乐器等,安排兴办艺术团。有固定的场所,终年坚持排演。表演曲目有豫剧选段、吕剧选段、歌曲等。每当过节,受邀在邻近村庄表演。
2017年,建造新年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内设篮球场1处、乒乓球台2处,健身器材26件(套)。2019年,该村设图书室、阅览室,配有农业科普常识、家庭日常日子常识、卫生保健等各类图书1800余册。
2021年,该村被确定为国家级优异古落村。三圣吉祥集团柳希祥总经理在姚南峪村创立影视城,先后拍照影视剧《我是一颗小星星》《柿子树之恋》《姚南新事》《家有虎妻》。其间,《柿子树之恋》荣获山东省首届林业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20世纪70年代前,该村(大队)先后打井9眼,但大都水量不大,后被抛弃。
1972年,依托红旗水库灌渠,村内建筑蓄水池,建机灌站2座,从碾砣大队东到姚南峪大队西建筑灌渠2000余米,灌溉面积200余亩。
2020年,施行高标准农田建造项目,打机电井1眼,建机房1座,装置水泵等配套设备2套,铺设PE管道8220米,建各类闸阀井13座,装置出水栓56个,建蓄水池1座,田间出产路途1131米,完结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0余亩。
2004—2014年,拓展并硬化水泥路1500米,建沼气池48个,修东大路、村西公路8000余平方米,建村南水泥桥1座,新建村办公室5间。
2016年后,装备保洁员2名,设废物存放点10处、废物桶30多个。村庄骨干路途两边栽植美化树150余棵及各类花卉。2017年,建三层村办公楼,400余平方米。2018年,硬化出产路3条,8000平方米,装置路灯30多盏,石墙房子得以维护,古村落建造初具规划。2019年,硬化路途1100米;“美在家庭”示范村创立成功。
1976年,该大队通电。1987年4月,该村机凿深井1眼,井深210米,每小时上水6立方米,用于该村饮用水。
2000年,打深井1眼,铺设管道3000米,该村通自来水。2018年,施行脱贫攻坚,完结16户危房改造和补葺工程,保证贫困户、低保户的住宅安全;树立公墓1处,墓穴30座。2019年,完结旱厕改造200个。2020年,该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0口人完结全体脱贫。
2020年,该村树立多支自愿服务队。组成理论宣扬自愿服务队,按月定时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村妇联安排树立女性自愿服务队,为孤寡白叟洗衣、理发、打扫卫生成为常态。党支部组成党员暖心自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前锋效果,加强党群联络。
1943年,李克修参与我国后,展开李元丰、柳淑法入党。树立党小组,李克修任指导员。
新我国树立前,该村党员有柳淑茂、李元江、李克吉、李元忠、柳淑信、李克修、柳淑义、李元丰、柳淑法。
2021年7月,杨柳良、柳玉文、柳玉奎、李桂香获颁“荣耀在党50年”纪念章。
坐落村东,建于明代,青砖灰瓦,硬山顶,门口上方有行书体阴刻四个大字“娘娘行宫”,左下角清楚阴刻着“万历三十八年”。右1米余处为观音殿,正对南天门,焚火池在南天门右前1米余处,外围有近1米高的院墙与南天门相接,南天门南门上沿刻有“南峻”两个大字。
坐落该村原西门,有树龄200余年的软枣树,树冠10余米,树干已枯空成洞,枝条多干燥,树根,底部中心成洞。
荆棵,学名黄荆。坐落该村大软枣树东南方的胡同交界处,有老荆树1株。老干虬枝,胸/地围约0.6米,枝繁叶茂。老荆成树,方圆百里罕见。其冠下有石条,乡民常在此闲谈。
20世纪20年代,混乱不安,生灵涂炭。该村在村庄四周建筑围墙,以抵挡匪患。围墙以块石砌筑,周长400余米,高3米、宽1.5米,扎实巩固。东、西两边各建炮楼,四向均建大门,新我国树立后,围子逐步被撤除。
立于姚南峪村东山,为平首碑,较为完好,碑铭明晰,为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碑铭记载:“蒙阴古颛臾地也,邑北鄙尧南峪距县百里许建三圣庙,创根据先代,迄于今天,其来久矣。东望菩头,西连焰火刹山,北枕仙崮,南寺四围,佳景消奇耀眼,东土揽胜概也。近来古刹倾颓,祈祀无所,另行道之,人罔不财,然劝修。乡民张君玮帮赐者,素以善士出名,其时概然欲更始焉,乃立会财,充其所需复输,裹□以勒其石,集裹财缉工期月,厥功告成因属记于余,余宋尼父愿无事于此。”
又语道:“三圣堂虽系冥,咸利生民,百世之下如其有灵,顾我境内,阴枯默相,亦慈念补于之□坤,覆载之德,润泽苍赤而默皇羽度也,故慈堂一建,远近父老祈者于此,岂非润泽苍赤,默皇羽度矣乎?遥想完工之日,献身设列,钟鼓喧哗,礼祭父老,罗拜庭前,风言以歌曰:群山叠叠兮,沂水洋洋。堂貌巍巍兮,松柏苍苍,嗣是然后兮,稼穑穰穰,人人乐利兮,福熾霓唱,感恩知自兮,伏愿君王,灾祸永除兮,万寿无疆。然岂生所以罢了哉,遇良辰美景,集骚人骚人,芒鞋竹杖,羽扇纶巾,诗赋百篇,酒倾数巡,与物共适,六合同春,人以地而怀恋故,地以人而声高兴,此亦于之乐事也。”
古碑记载了建筑三圣堂的方位、环境、首要出资人及完工后祭祀的局面等,此碑在村内保存完好。
杨柳怀(1907—1999),男,党员,参与过淮海战争,一级残疾武士。
李元忠(1921—2003),男,曾用名李自春,党员。1945年从军,参与过孟良崮战争,荣立特等功1次。
李克吉(1921—2010),男,党员,1944年从军。曾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辽沈战争中挂彩,荣立一等功。
李 颖,男,1965年出世,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办理学院博士后。曾任重庆市水火土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卫,男,1967年出世,结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化学专业。曾上任于山东省药物研究所,后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李 峰,男,1970年出世,清华大学信息专业博士,久居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柳希阁,男,1978年出世,党员。曾任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抢险救灾中荣立三等功各1次。
苏方成,男,1979年出世,党员,副主任医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党支部书记、急诊内科主任。
李 涛,男,1985年出世,曾任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三甲)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在村南有两眼古泉,清澈见底,冬暖夏凉,饮之甜美,俗称姊妹泉,后改为三圣泉。该泉即便大旱之年也不干枯,大涝时节也不猛溢,泉流常流。纯洁的泉流由南向北流经该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规划管理,将泉流引进井中,为乡民的出产、日子供给便当。以该村为水源地出产的“三圣源”优质桶装水和瓶装“三圣水”热销济南等地。
1947年秋天,戎行从该村抓了20多名壮丁,暂时关押在柳大公的宅院里,随时有或许被拉出去参与战役。平常没有通过训练的乡民毫无作战经验,参与战役等于送死。一天夜里,他们商量着请示主人,能否砸烂窗子逃走。主人柳大公决断砸烂窗子,让他们逃了出去。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撒播古今,广为传扬。牛郎和一双儿女与织女因违背天规而六合相隔。一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到太行山、泰山微服私访,这一双儿女勾起了他们的怀念,所以当即决议从泰山动身来看望两个孩子。繁星初上时,抵达了现在的满意山顶,二位仙人环顾四周,仰望山下,被美景震慑,住进满意山建筑的玉皇殿、娘娘殿。在满意山顶抬头遥看东南,回身仰望死后,西侧细长的小村落雾气旋绕,犹如瑶池仙界一般,当即赐名瑶池峪。
相传尧、舜、禹曾先后路过满意山脚下,通过他们的代代尽力、辛苦劳动,在满意山脚下建起了三圣庙。三圣庙建成后,香火旺盛,这个小村落由本来的瑶池峪改名为尧南峪。明万历二十七年重修《三圣堂记》石碑,记载为尧南峪。
为了满意日子的需求,乡民在尧南峪村南面建起了一个土窑,烧制陶器。出产陶器所需求的质料从村落以北的土山发掘、挑选,运到窑厂后制造陶泥陶器,天长日久在村落北面挖开了一条细长的通道。随年代的变迁,形成了如今村北进出路途的雏形。因土窑在村庄以北,故称窑南峪。1988年施行第一代身份证后,村管帐张志乾手写为姚南峪,一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