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四委局印发《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到2030年,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强度较2020年下降15%。2022年起新建工业生产厂房至少使用一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屋顶面积安装光伏不少于50%;推动既有工业生产厂房屋顶可利用面积安装光伏,到2025年安装不少于1GW,到2030年实现应装尽装。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点评:《实施方案》将推动数字赋能低碳制造;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钢铁、石化化工、汽车等行业开展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创建,推动高压供氢加氢设备、70兆帕储氢瓶等多重储运技术的应用。
12月26日,天津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天津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支持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绿色低碳科学技术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利用国家及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攻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氢能冶炼、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核心技术。
点评:《意见》的提出,到2025年,加快天津市各区、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助力天津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天津市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点评:数十年来,全球科学家试图开发核聚变,支持这一研究的科学家认为,掌握核聚变技术,可以使人类不再依赖导致气候升温的化石燃料。但专家们称,这使我们向核聚变动力的未来又近了一步,但在这成为现实之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2月19日,以“无碳世界,与氢同行“为主题,由天合元氢、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中国能源报共同举办的“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暨天合元氢新品发布会”在常州举行。教授表示绿氢和绿电都是二次能源,都需要由一次能源或其他二次能源来制备。绿氢在碳中和中可以在电没办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氢冶金、绿氢化工、交通燃料等。
点评:从化石能源视角看,我们常用“富煤、缺油、少气”形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但从氢能源的角度看,由于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丰富,我国能源禀赋同时还具有“多氢”的特点。经过努力,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能轻松实现的,我国“多氢”的能源禀赋,是我国氢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
点评:该项目的投运有助于新加坡裕廊岛构建大规模储能系统运行新模式及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裕廊岛转型成为新加坡可持续化学能源园区,对新加坡2030减碳目标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构建具备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点评:这个碳捕获和储存设施将标志着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其去年宣布的休斯敦碳捕获中心概念的初步贡献。其次,这个计划中包含的碳捕获和储存项目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项目之一,每年能够储存多达1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0多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它可以使埃克森美孚公司目前每年900万吨的碳捕获和储存能力翻一番,这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12月13日,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市虚拟电厂聚合商集中签约,预计深圳市5G通信基站储能有望于2023年全部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为保障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提供超过20万千瓦的快速、灵活调节能力;到2025年,深圳市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点评:虚拟电厂是深圳“双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对散落在最终用户的充电桩、空调、储能等电力负荷资源进行聚合管理和优化控制,相当于建了一个“云端电厂”。聚合商则相当于电网与终端用户间的第三方代理商,把规模小、数量多的电力负荷“散户”聚集起来,并代表用户去跟电网进行互动。
点评:建筑陶瓷工业窑炉氨气燃烧技术安全可控,所开发的技术和装备填补了国内和国际的空白,为陶瓷工业乃至整个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开辟了新能源技术路径,对推进建筑陶瓷行业实现“双碳”达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2月23日,南方电网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个400兆瓦级超大容量变速抽水蓄能工程,将安装中国1台400兆瓦级超大容量变速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兆瓦,总投资83亿元。抽水蓄能电站是在山上、山下分别建设两座水库。在用电低谷时,用富裕的电能把水抽到山上;在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发电,这样就可以把富裕的清洁能源存储起来,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和平衡器的作用,被形象地称为“城市充电宝”。
点评:预计到2025年,接入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5150万千瓦。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年设计发电量15.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5.6万吨,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万吨,将有效促进更多清洁能源的消纳,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供电可靠性。